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文|大观

编辑|宇儿

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可以获得各种好处的同样也需要面临许多风险的考验。

并购风险综述

Rumelt认为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活动是为了能够实现多层次的发展,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扩宽自身业务来助力企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利润的目的。

Shaver认为企业并购的行为是一把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有益的效果。

但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加大企业的投资风险,使其成为企业的一个负担,这反而造成了资源的一种浪费现象。

Kim等人研究证明,对于与自身不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企业,可以作为并购的目标之一,其进行的兼并,从而可以扩大自身企业的经营范围,以逐步实现垄断。

Andrade和stafford认为,被并购企业平均市场价值很多被低估,并购企业的价值被高估,这说明并购方很有可能在价值差的利益驱使下进行并购。

Nielsen、Melicher从银行业的财务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跨国并购能促进企业发展。

在支付手段方面,Karampatsas、Petmezas与Travlos主张:信用评级对于并购的支付方式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被并购方的信用等级较高,那么就会优先选择现金融资的方式。

王海宽,石全,王立欣,史宪铭认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信息风险。

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并购方以及被并购方是否能够得到可接受的价格。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并购一方对于被并购一方常会出现估价不准确的情况,过高估计了并购所带来的收益。

而对于并购的成本则出现了低估的情况,由于这种风险所造成的并购失败成为信息风险。

被并购一方也可能为了己方利益而故意瞒报自身的一些不良信息,从而在并购过程中给并购方造成不利影响。

朱宁,张溪婷认为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着东道国经济风险。

其主要包含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政局动荡,宏观经济稳定性差、相关金融体系建设缺失、政府信用评级较低以及对于外汇管制采取过渡管制等问题。

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经济稳定性较差的话,并购企业在着手制定相关并购事宜时所要担负的阻力就越大,企业很有可能因为这些问题从而使得并购失败。

存在一系列不良贷款以及资产价格不坚挺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从而给相关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些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是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王玉红,曲波认为在完成并购后,企业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各项资源需要整合的课题。

为了获取最大正向协同效应(“1+12”效应),采取有效手段的整合可以对于前期决策存在的系列缺陷进行补足,使得资源配置得到不断优化,进而获得预期想要的效果。

所以,在结束并购后,在企业整合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财务、人力和战略等方面的整合。

若财务整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的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大改变。

在整个并购活动中,之前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因素将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存在,进而增大风险,致使出现;利润下降等严重后果。

郭彬认为财务风险中的支付风险也是企业在并购时所需要考虑的,企业兼并过程中可以通过如现金支付、股份支付、等多种方法进行股份的支付。

但不相同的支付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并购一方也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害。

例如,在现金支付中,可能会致使并购公司陷入到流动性风险之中,对于采取债务融资支付方法时,也会存在导致并购企业的偿债风险提高的可能性。

企业在选择支付方式之时,有必要能够对各种支付方式的利弊进行综合系统的衡量。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低风险、符合企业自身利益的支付方式,从而才能较好的对于支付风险进行规避。

杨春桃认为,仅在中国国内,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有三成左右。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最终不得不面临失败,主要是由在于存在法律风险,而且其不能忍被企业轻易察觉。

所以,对于法律风险的各方面的知识是否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关系到海外并购活动能否获得成功。

李自莲认为,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估值不准确会导致商誉风险的产生。

陈搏,李志超,王丽认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还存在着谈判风险。

刘磊,高原,谢晓俊从财务视角分析,认为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对赌风险。

李炳炎,唐思航从外国企业并购国内企业的视角分析认为,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使得我国失去了大量的民族品牌,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

朱佳青,李广众认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还存在着汇率跳跃风险。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基础

一、跨国并购基本类型

跨国并购,近几年来这个专有名词也时常可以听到,它是指打破地域限制,对处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进行兼并和收购的总称。

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利用一定且合乎法律的渠道方式,收购另一国的企业的所有资产。

或者能为其得到充分控制和利用的股份,进而实现对被并购企业的运营管理行使实际意义上的或全面的控制行为的活动。

跨国并购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横向并购

进行横向并购的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自身急需的技术和资产、还可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便于其进军全新领域,能够使得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得自身能在更宽广的领域进行布局,采用较为领先的技术,形成集约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缺点在于:横向并购对于市场自由竞争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出现垄断的情况。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其优点在于能够使企业快速拓展之前未涉及新领域,有效减少潜在风险,节省相关成本费用,还能够较为方便地设立进入壁垒。

其缺点在于纵向并购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扩大受到市场变化等条件影响较多。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简单来说指的是企业兼并和收购与自身没有太大关联企业的的并购活动。

其中这两家企业并非处于同一生产链条之上,并且也不存在纵向关联。

在并购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的话,易带来财务危机。

其优点在于:有助于企业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增加了并购企业进入新行业的成功率。

其缺点在于:混合并购行为中,并购企业所接触的是其本身十分不熟悉的行业。

这些企业虽然拥有一定的资金,但其缺乏必要的经验、社会关系较为薄弱,对于市场行情变化估计不足,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二、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1. 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由联邦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其通俗地来说两种东西整合起来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的总和。

在并购活动之中,协同效应指的是两家企业在完成并购活动后能够共同分享双方特有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从而使得企业规模能够进一步壮大,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协同效应主要包括管理层面、经营层面和财务层面。

(1)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在并购后,企业在管理层面获得了更多的可以借鉴分享的资源,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

(2)经营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后企业利用双方先进的技术使自身产出成本下降,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双方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如果被并购企业拥有更好的生产技术,那么并购方企业则可以与被并购方共同享有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进而降低产品制造的成本与费用,提高出产效率,从而更好地达到经营协同效果。

(3)财务协同效应简单来说是指两家公司在完成并购后,进行双方项目调整整合,资金重新分配。

使得双方公司的财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改善,财务风险得以转移等方面。

在企业完成并购之后,并购方企业偿债能力较弱,而被并购方企业偿债能力较强,这样双方通过并购后,并购方的弱势便得到补足。

2. 委托代理理论

美的收购东芝家电业务(美的集团并购东芝家电)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议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之上的理论。

当企业完成并购之后,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原先的企业管理者在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管理会显得越发力不从心。

在这时候,企业管理者会倾向于选择一个更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接手公司,完成转接之后,委托代理关系随即产生。

委托人很可能会站在公司的角度上希望代理人能给公司带来正面效应,但是代理人很可能会出于一己私利而只注重自己的收益,两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

3. 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指的是企业为了扩大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进而进行并购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企业通常是通过兼并位于上下游的企业来建立一个新的贸易壁垒,进而控制市场,获得垄断收益。

但是企业长此以往下去可能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在兼并过程中如果企业经营效率无法得到提高的话,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进而也不会形成企业自身的市场势力。

所以,“高效”是企业形成市场势力的必要条件。

4. 成长理论

企业是一个高效的管理组织,同时也是内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内部资源包括:人才、核心技术、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这些均可以视作为企业的内部资源。

成长理论并非是指企业不断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来获取竞争优势。

而是指企业这些内部资源进行挖掘并加以利用,使其成为了企业成长壮大的内生动力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进行并购活动的企业,大多也能将被并购企业所拥有的内部资源与自身发展进行适当地匹配,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三、并购绩效分析方法

并购绩效分析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经济增加值分析法、财务指标法等,具体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短期绩效分析法,简单来说是指从金融层面分析企业并购前后的股票价格变化来判断此次并购带来了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

事件研究法操作的前提是企业的股票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当前市场信息,它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事件的估计期与窗口期,事件估计期指的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数十天左右)。

窗口期指的是企业发布公告日为准,取公告日前后数天时间作为窗口期。

(2)前往相关网站查找相应时期内的股价数据。

(3)通过计算得出超额收益率(AR)以及超额累计收益率(CAR)。

(4)进行显著性分析并得出。

2. 经济增加值分析法

经济增加值(EVA),它等于是税后净利润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值。

经济增加值法在运用的时候克服了传统计算方法的缺陷,并将股东的权益资本成本考虑在内。

因此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一个企业在并购前后的盈亏情况,但该方法难点在于计算较为繁琐,为了降低会计失真带来的影响,该方法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对于税后营业净利润的较为麻烦,对于企业中下层管理者的激励存在不足。

3. 财务指标分析法

财务指标分析法通过从长期来分析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

通常从偿债、营运、盈利、成长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指标进行分析。

4. 非财务指标研究法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是相对于财务指标研究法来定义的,它不通过财务数据来进行测算,并且其最大的优点是具有前瞻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研究法主要是往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其无法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

非财务指标研究法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企业价值、研发支出等指标。

从人的角度来看主要由员工受教育水平、各部门员工构成情况以及占总员工数比重等指标。

双方情况简介

1.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初创于上世纪60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美的集团正式宣布进军家用电器领域,并于1981年注册了“美的”品牌。

旗下囊括美的、小天鹅等十多个品牌,在合肥、武汉等15个城市拥有生产基地。

除了中国本土,美的在境外市场同样拥有庞大的销售网,业务遍及全世界。

截至2020年9月,美的最大的股东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数为218,522.40万股,持有比例31.12%;

第二位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12,100.85万股,持有比例15.96%;

第三位是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9,814.51万股,占比2.82%。

2019年,美的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782亿元,位居中国家电企业首位,同时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12位,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家电的标杆企业。

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之际,美的集团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进军海外市场。

2. 东芝家电株式会社

东芝(TOSHIBA)株式会社于1875年7月创立,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制造企业,隶属于日本财团之首的三井财团。

在过去,其名称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东芝株式会社”这一名称。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作为旗下的子公司,秉承对人们美好生活具体化的经营理念。

在家用电器方面,率先推出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其生产的家用电器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随着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家电企业的发展,拥有高性价比优势的家电产品在近年内迅速抢占了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份额,使得东芝公司在发展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如此现实背景之下,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东芝公司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走出困难,维护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