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2023年,产寿险公司合计收到罚单2138张,其中寿险991张,财险1147张,较2022年增长178张,增速达9.08%。

2023年产寿合计罚款2.94亿元,其中寿险11239.33万元,产险18173.64万元,较去年增长0.36亿元,同比增长13.95%。

如上,一举扭转了此前罚单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

2023保险处罚量价齐升:逻辑不改,处罚无功

对此,业内已多有论述,核心观点认为随着监管“三定”后核心职能转变,监管要真正“长牙带刺”等原因所致,当然这应是主要原因,但对于监管层面具体的考量不便猜测,故不做讨论。

但就处罚而言,仍有可深入讨论之处,比如,从全年处罚事由看,产寿第一大处罚理由均为编制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只是其作为万能的处罚适用条款,在处罚细节不予公开的背景下,就该处罚科目本身而言,很难真实地反映保险公司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此不过多赘述。

基于此,更值得关注的是更可反映产寿险真实违规事项的处罚事由,

寿险方面,销售误导和代理人管理违规位居前三,而产险方面,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和条款费率管理违规则是常见处罚类型。

就此而言,不管寿险还是财险,处罚反映出的仍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01

寿险:代理人问题积重难返

2023年,监管共开出销售误导类罚单209张、代理人管理违规罚单191张,分别位居寿险总罚单量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时至今日,寿险销售为王的底层逻辑未变。

基于这一逻辑,寿险公司内部的战略导向、政策倾斜等均以代理人(含专兼业代理)为中心,尽管在规范代理人展业过程中,会有自上而下的、全链条的合规性管理动作,但寿险销售过程尤其是个险销售过程中,代理人基本是一对一地完成销售。虽然监管层面有特定情形下的“双录”要求,甚至部分监管局有100%双录要求,但双录更多解决争议发生时,证明保险公司已尽到提示义务的作用,

“销售在日常”的惯性导致代理人为实现签单目的,具体使用的推荐话术/承诺等并不可控。

此为其一。

更深层次则是整个经营导向的问题。

寿险公司至今仍存在规模至上的经营导向。

毕竟,从股东到职业经理人其目的不同,但对规模的诉求却是一致的。

基于此,保费规模的压力会自上而下层层传导,且在传导过程中大多会出现变形,而各分支机构为达成规模目标自然会多措并举,既有依法合规的政策推动,亦有无法展现在阳光之下的动作,但不管是什么动作,最终都会体现在代理人身上。

最底层的销售单元有些时候或是有意为之,只需赌不会被发现。


02

财险:戒不掉的中介


2023年,监管共开出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涉及罚单240张;条款费率管理违规涉及罚单140张,亦分别位居全年罚单总量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而从本质看,条款费率问题某种程度也是为中介业务落地所必须。


财险对中介的渠道依赖有增无减。


数次商车费改之后,地板价为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但一如此前多次论述,

直保公司内部,车险的费用基本透明,而需要车险出费用的地方实在太多。


典型的如,车险查勘定损理赔人员的待遇跟其他金融从业者相比,并无优势,但中华烟却并不罕见。


再如,在现有商车费改成果下,不同公司对同一车辆的报价差异不大,在我国车险消费者并无太多品牌忠诚度的背景下,抢占市场,亦需要费用。


从财险公司费用列支科目看,宣传费等可列支金额与或公或私的费用需求相比,差距着实过大,

而最容易出费用的通道自然会是香饽饽。


车险领域最容易出费用的渠道是什么?


答案自然是中介。


一如寿险情形,自上而下的合规性要求从未缺失,但为了规模、为了“让市场之水活起来”,中介,不可或缺,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之下,没有人会不清楚,但在借助股东、高管各自诉求,从上至下的水都必然要活起来、浑起来。


概而言之,不管产险还是寿险,销售为王、规模至上的底层经营逻辑不变,处罚的数量则始终只会是一个表象,多或少只需看监管的人手够不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