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当前,全球正处在能源转型的转换期。新能源的“立”与传统能源的“破”,形成了双期叠加的复杂局面。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量,我国坚持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双轨并行,双增长的战略路径。

2023年,国际油价震荡波动,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一系列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成品油价格走势呈现出“10涨12跌3搁浅”的多元格局。

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为保障国内油气资源的安全稳定供给,近年来,国内油气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七年保持千万吨级的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

非常规油气开采步伐加快

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日益重视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国内能源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七年保持千万吨级的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此成就背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功不可没。

在原油生产方面,国内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同比增产300万吨以上,较2018年大幅增产近1900万吨。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就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页岩油开发。

记者了解到,2023年,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及庆城页岩油田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苏北溱潼凹陷多井型试验也取得商业性突破,使得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长庆庆城油田在页岩油开发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其加大了对长7页岩油研究攻关力度,围绕新类型纹层型页岩油开展试验,五口水平井压裂试油均获成功。2023年,该油田页岩油产量达到207万吨,连续五年保持30万吨增长。

同时,新疆吉木萨尔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该示范区通过建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模式,结合技术和管理上的双向创新,“黄金靶体”的钻遇率从43.4%提升至83.6%,资源动用程度由50%提高至89%。此外,该示范区还把钻井、压裂引入市场化竞争模式,使单井综合投资降至4500万元。在2023年,该示范区页岩油产量达到63.5万吨,实现了效益建产。

胜利济阳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该示范区实现了“五个洼陷、三种岩相、两套层系、多种类型”的全面突破,特别在博兴、渤南多类型页岩油取得了重大突破。牛庄洼陷顺利投产,其中22口井累产油过万吨,三口井超过三万吨。该示范区新增页岩油三级储量超过9亿吨,年产量突破30万吨。

在天然气领域,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国内天然气产量达2300亿立方米,连续七年保持百亿立方米增产势头。

2023年国内油气当量产量超3.9亿吨连续七年保持千万吨级增长

天然气作为传统能源中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正在不断提高,而在天然气增储上产方面,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盆地是增产主阵地,2018年以来增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增产量的70%。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突破96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3%,成为天然气增储上产重要增长极。其中,致密气夯实鄂尔多斯、四川两大资源阵地,产量稳步增长,全年产量超600亿立方米;页岩气新区新领域获重要发现,中深层生产基地不断巩固,深层持续突破,全年产量250亿立方米;煤层气稳步推进中浅层滚动勘探开发,深层实现重大突破,全年生产煤层气超110亿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开发方面,国内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2023年,长宁—威远页岩气田通过精细划分开发单元和针对性制定调整措施,钻获威215、自208等一批评价井,展示外围区良好潜力,有力支撑长宁—威远区块全年稳产超95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则采用立体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持续提升,焦石坝区块形成“中北区三层立体开发、南区中上部气层联合开发”模式,有利区采收率最高可达44.6%,实现储量效益动用,年产量超85亿立方米。此外,随着中国石化的金石103井、中国石油的资201、威页1井先后在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获高产工业气流,揭开寒武系超深层页岩气万亿级规模增储的新阵地。

此外,在煤层气方面,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突破更是打破了“深度禁区”的限制。同时,在大宁—吉县、神府、大牛地等区块均获重要进展,深层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重要突破点。

油气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在应对全球能源变革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国内油气开发企业正积极稳油增气、提升油气资源自主保障能力,并加快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从而推动了传统油气生产向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和新材料制造基地的转型发展,同时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亮点成果。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强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加快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技术突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可以预见,随着绿色低碳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持续提升,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近年来,中国石化围绕能源化工业务绿色发展、清洁能源规模发展等,取得了一批突破。”

在实际应用中,油气田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注意到,2023年胜利油田建成了油气领域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系统。为了满足油田清洁用能需求,其建立了包含清洁供能体系、多源互联电网、柔性生产负荷、多元储能系统在内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该平台已建430兆瓦光伏、4.2亿千瓦时自发绿电全量消纳,有效支撑胜利油田生产用电绿电占比突破17%,年节约标煤2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73万吨。

此外,吐哈油田也投运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其围绕油田绿电需求,依托油区太阳能资源,大力开展清洁替代,利用油田电网建成120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每年为油田提供清洁电能2.27亿千瓦时,全部自消纳,将油田总用能中新能源占比提高到21%,年节约标煤6.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3.1万吨。

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同时,在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

据了解,“海油观澜号”平台工作海域距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是我国风电开发从浅海走向深远海的一次积极尝试。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

(编辑:董曙光 校对:翟军)